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企业旺旺,请随意转发,本文编辑字数969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9分钟前更新:安防供应信息福州TD8-13信号防雷器,97联系人:郑科,地址:福州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温州盾开电气有限公司
基本参数
- 浪涌保护器
1
- 防雷器
2
![]()
![]()
![]()
![]()
![]()
![]()
瞬态二极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不动作电压、高限制电压、耐流能力、极间电容及源电流等.15、离开大树或电线杆三米以上。有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埋在地下的接地导体(即水平连接线)和垂直打入地内的接地体的总称。
其作用是把雷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接地装置如图6-7-4所示。二、防雷电感应的措施扼流线圈在制作时应满足以下要求⒊压敏电阻:⒋抑制二极管:为了减小相邻接地体间的屏蔽效应,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一般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要小(一般不超过10Ω),这样才能迅速地疏散雷电流。2.对雷电进行横截大横向放电电流:指线与线之间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大冲击电流峰值。1/4波长短路器是根据雷电波的频谱分析和天馈线的驻波理论所制作的波号浪涌保护器,这种保护器中的金属短路棒长度是根据工作号频率(如900MHZ或1800MHZ)的1/4波长的大小来确定的。
但由于工艺要求或其它原因,被保护设备的安装位置不会正好设在界面处而是设在其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当线路能承受所发生的电涌电压时,浪涌保护器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而线路的金属保护层或屏蔽层宜首先于界面处做一次等电位连接。
在正常状态下,Ic应不会造成任何人身安全危害(非直接接触)或设备故障(如RCD)。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将电源浪涌保护器设在总配电房、各楼层的配电箱中及被保护设备前,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3.1.1在LPZ0区与LPZ1区交界处,在从室外引来的线路上安装的SPD应选用符合T1级分类试验(即通过SPD的10/350us波形的雷电流幅值)的产品。
通过对建筑物的防雷类别确定雷电流的幅值及雷电流直击在该建筑后在各种管道、线路上的能量分配来确定其通流量的取值。3.1.2在LPZ1区与LPZ2区交界处,分配电盘处或UPS前端宜安装第二级SPD,可选用经T1或T2级分类试验的产品。
其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20KA(8/20us)。3.1.3在重要的终端设备或精密敏感设备处,宜安装第三级SPD,可选用经T1或T2级分类试验的产品,其标称放电电流In通常为10KA(8/20us),同时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
3.2间距与能量匹配问题在安装SPD时要考虑两级之间的能量匹配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米,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米。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3.2.1SPD采用低-高配置时,第二级SPD几乎没有用处,而采用高-低配置时,能前后配合分流。3.2.2随着两极间距的缩短,前级分流作用下降,后级通过的电流和能量上升,当距离过近时,前级几乎不起作用。
如下图所示安装方式安装方式由上图可知,在设备两端的残压ULPE=U1+Up,由于连接导线较短,大大减少了电涌在导线上的压降(实验证明:1m导线在20KA、8/20us波形冲击下产生的压降为1KV),也使加在设备两端的电压降低,从而起到保护的作用。
此时,应在两级之间采取退耦措施,例如在两个SPD之间安装一个电感阻抗器件,可以起到退耦作用。3.3安装方式:宜采用"V"型连接方式(凯文法)。3.4SPD的连接导线应尽可能短、直,两端的引线长度不宜超过015m,使其感应电压尽可能低,减少残压,连接导体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用浅蓝色,保护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
4.总结在选择220V/380V三相系统中的浪涌保护器时,首先要区分低压配电系统的型式,是IT、TT还是TN,然后对所处建筑物确定防雷分类、确定雷电流的能量分配及设备的耐压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SPD的参数取值,实地考查,扬长避短,选取适当的SPD,使被保护设备承受的浪涌减少至设备可接受的值(较低的保。
浪涌保护器和避雷器的区别编辑避雷器1、避雷器有多个电压等级,从0.38KV低压到500KV特高压均有,而浪涌保护器一般只有低压产品;??2、避雷器多安装在一次系统上,防止雷电波的直接侵入,而浪涌保护器大多安装在二次系统上,是在避雷器消除了雷电波的直接侵入后,或避雷器没有将雷电波消除干净时的补充措施;。
??浪涌保护器1、变频控制柜必须加?2、使用真空断路器的控制柜必须加?3、供电系统的进线开关必须加?4、其它控制柜可以不加,当然如果为了保险起见有预算空间的话可以都加上??浪涌保护器总体分为两类:电机保护型、电站保护型在选择时必须注意一、闪电的形成:在正常的状况下,大气中的电荷分布是呈现平衡的状态,。
当电场达到10KV/m时,放电现象便在云层中展开,形成向下的前导电荷。当雷电云层内部形成下行先导时,闪电电击便开始了。这前导电荷会在短短几秒内以二个步级方式到达地面,任何位于其下的物体产生了一个上行的先导,此上行先导向上传播一直到与下行先导会合,此时闪电电流便流过所形成的通道。
6、响应时间tA:主要反应在保护器里的特殊保护元件的动作灵敏度、击穿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变化取决于du/dt或di/dt的斜率。7、数据传输速率Vs:表示在一秒内传输多少比特值,单位:bps;是数据传输系统中正确选用防雷器的参考值,防雷保护器的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系统的传输方式。
8、插入损耗Ae:在给定频率下保护器插入前和插入后的电压比率。9、回波损耗Ar:表示前沿波在保护设备(反射点)被反射的比例,是直接衡量保护设备同系统阻抗是否兼容的参数。10、大纵向放电电流:指每线对地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大冲击电流峰值。
11、大横向放电电流:指线与线之间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大冲击电流峰值。12、在线阻抗:指在标称电压Un下流经保护器的回路阻抗和感抗的和。通常称为"系统阻抗"。
13、峰值放电电流:分两种:额定放电电流Isn和大放电电流Imax。14、漏电流:指在75或80标称电压Un下流经保护器的直流电流1.开关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呈现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
用作此类装置时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2.限压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为高阻扰,但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其电流电压特性为强烈非线性。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雪崩二极管等。
3.分流型或扼流型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