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企业旺旺,请随意转发,本文编辑字数5994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5分钟前更新:我公司主营:宜昌MSK-Q-D2天馈防雷器,56联系人:郑科,地址:宜昌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致电咨询.
基本参数
- 浪涌保护器
1
- 防雷器
2
![]()
![]()
![]()
![]()
瞬态二极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不动作电压、高限制电压、耐流能力、极间电容及源电流等.15、离开大树或电线杆三米以上。有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埋在地下的接地导体(即水平连接线)和垂直打入地内的接地体的总称。
其作用是把雷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接地装置如图6-7-4所示。二、防雷电感应的措施扼流线圈在制作时应满足以下要求⒊压敏电阻:⒋抑制二极管:为了减小相邻接地体间的屏蔽效应,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一般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要小(一般不超过10Ω),这样才能迅速地疏散雷电流。2.对雷电进行横截大横向放电电流:指线与线之间施加波形为8/20μs的标准雷电波冲击1次时,保护器所耐受的大冲击电流峰值。1/4波长短路器是根据雷电波的频谱分析和天馈线的驻波理论所制作的波号浪涌保护器,这种保护器中的金属短路棒长度是根据工作号频率(如900MHZ或1800MHZ)的1/4波长的大小来确定的。
为了降低建筑被雷击的概率,宜优先采用避雷网、作为建筑物的接闪器,如果屋面有天线等通设施可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这样接闪器的高度不会太高,不会增大建筑的雷击概率。避雷网的网格尺寸应不大于10mX10m,避雷针应与避雷网可靠连接。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导引入地,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米,引下线接长必须采用焊接,引下线应与各层均压环焊接,引下线采用10毫米的圆钢或相同面积的扁钢。
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引下线应利用建筑物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监控摄像机采用多根引下线不但提高了防雷装置的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多根引下线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减少侧击的危险。避雷针其目的是为了让雷电流均匀入地,便于地网散流,以均衡地电位。
同时,均匀对称布置可使引下线泻流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在引下线所包围的电建筑物内相互抵消,减小雷击感应的危险。应将多根接地体连接成地网,地网的布置应优先采用环型地网,引下线应连接在环型地网的四周,这样有利于雷电流的散流和内部电位的均衡。
在一个监控系统完工以后需要进入调试阶段、试运行阶段以后才能交付使用,有可能出现各种故障现象,例如常见的:不能正常运行、系统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指标、整体性能和质量不理想,特别是对于一个复杂的、大型的监控工程项目来说,是在所难免的,这是就需要我们去做相应的处理来解决故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些电源防雷器对于通过了用户供电入口处浪涌放电器的剩余浪涌能量进行更完善的吸收,对于瞬态过电压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大冲击容量为每相45kA以上,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200V,称之为CLASSⅡ级电源防雷器。
一般用户供电系统做到第二级保护就可以达到用电设备运行的要求了第二级电源防雷器采用C类保护器进行相-中、相-地以及中-地的全模式保护,主要技术参数为:雷电通流容量大于或等于40KA(8/20μs);残压峰值不大于1000V;响应时间不大于25ns。
第三级保护目的是终保护设备的手段,将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降低到1000V以内,使浪涌的能量不致损坏设备。在电子息设备交流电源进线端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三级保护时应为串联式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容量不应低于10KA。
后的防线可在用电设备内部电源部分采用一个内置式的电源防雷器,以达到完全消除小的瞬态过电压的目的。该处使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的大冲击容量为每相20KA或更低一些,要求的限制电压应小于1000V。对于一些特别重要或特别敏感的电子设备具备第三级保护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保护用电设备免受系统内部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影响。
对于波通设备、移动机站通设备及雷达设备等使用的整流电源,宜视其工作电压的保护需要分别选用工作电压适配的直流电源防雷器作为末级保护。第四级及以上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压等级,假如两级防雷就可以做到限制电压低于设备的耐压水平,就只需要做两级保护,假如设备的耐压水平较低,可能需要四级甚至更多级的保护。
配套解决方案:除了上述建议外,Ruilon的MLV产品组合还提供其它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制造工艺无法处理0402规格的元件,可选用具有同等属性的0603规格的器件。监管问题:IEC是适合此接口的标准规范。
通过该测试可证明终端产品不易受到ESD危害。特性:不适用。应用警告:不适用。防雷器的工作原理防雷器的作用是限制通过线路进入设备的雷电压和雷电流,保护设备不受雷电损坏。防雷器的工作原理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电压,另一种是限制电流。
限制电压分为降低电压幅值,平缓电压陡度,或者两种兼而有之。防雷器的原理如上图所示,图中V1是防雷器,起过电压保护作用,R1和R2是线路阻抗。如果没有防雷器,当外面过电压u1入侵时,加在设备上的电压为u1.现在由于V1的限压作用,则由u1变为u,u成为残余电压,简称残压,u远小于u1,因此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u越小,则保护的效果越好。作为选择原则,一般要求残压u小于设备可承受电压,设备可承受电压也就是设备的耐雷能力,或成为耐雷水平。由上面的防雷器工作原理可看出,设备要受到防雷器保护不损坏,设备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耐雷击能力,否则防雷器起不到作用。
从上世纪早期的放射源避雷针,到八十年代的法国依丽达(Helita)公司的Pulsar大气高脉冲电压避雷针(Atmospherichighpulsevoltagelightningconductor),到九十年代的富兰克林避雷针(Franklinconductor)、圣埃尔摩避雷针(SaintEl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