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企业旺旺,请随意转发,本文编辑字数6258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6分钟前更新:江苏THX24T4A信号避雷器信息由江苏温州盾开电气有限公司发布,59本公司诚信经营,不断创新,如需购买,可以联系我们,地址:江苏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经济技术开发区.
基本参数
- 浪涌保护器
1
- 防雷器
2
![]()
![]()
![]()
![]()
4.1关于吸收和储存大气电场能量《设计原理》第3.3.3节“易敌雷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原理描述”中这样写道:“当风暴降临时,装置通过底部电极吸收大气电场中能量并储存于其内部的电子线路,当电荷充电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其上部电极放电,在其尖端周围形成强的云层电荷相反的离子层。
……易敌雷的这种强的电离放电产生向上的发射的提前先导……。”需要指出,大气静电场的能量密度是很低的。例如,在雷击即将发生前的电场强度40kV/m时,空间大气电场的能量密度仅为4′10-9焦尔/cm3。我们知道,一个金属物体放入静电场中时,将使原有的电场畸变。
并且,由于金属的导电性和表面的等位性,在金属体内的电场强度恒等于零。要想借助“易敌雷”的底部电极,在被动的没有外力做功的条件下,吸收大气静电场的能量并将其储存起来,积累到所需要的数量,并不断地利用这个能量产生火花放电,从原理上说,是不成立的,不可能的。
《设计原理》还说:“当其电子装置中的充电电场梯度,即dv(电场变化量)/dt(时间间隔)达到某一定比率时,电离放电并形成向上先导,……‘引雷’是有条件的,在dv/dt达到某个确定比例才发生,此时的电场强度达到kV/m。
如果我们能设计出一种机械,或一种电子线路,在外力不做功的条件下,吸收静电场能量并将其浓缩和储存起来,用于实际,那无异于制造了一台永动机。致于要借助这个储存的能量,产生向上先导,更是无稽之谈。”在这里,《设计原理》将dv/dt说成是电场梯度,这是概念上的或本质上的错误。
dv/dt不是电场梯度,而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率,它不是能量,不能“充电”入某个电子装置。《设计原理》说的引雷时的条件是“电场强度达到400—500kV/m”。试问,是哪里的电场达到这个值。需要指出,空间电场强度远未达到这个数值之前,雷电放电就形成了。
还要考虑漏电保护器跳闸的情况。选择浪涌保护器时,要选不易老化的,在预期瞬时高压下不易被损坏,及发生故障时不易损坏其它电气设备的浪涌保护器。后选择浪涌保护器时,它的箝制电压要和被保护设备所能承受的电压一致。
如果浪涌保护器不能保持箝制电压,就要在被保护设备附近安装另外的浪涌保护器。如果多个浪涌保护器同时使用时,正确协调这些浪涌保护器间的关系就很重要了。在两个浪涌保护器之间要选择一个规定的电感,而这个电感可以通过两个浪涌保护器之间固定长度的电缆,或是用规定的电感元件来实现。
浪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又称避雷器,简称(SPD)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至380V的供电系统(或通系统)中,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适用于家庭住宅、第三产业以及工业领域电涌保护的要求,具有相对相,相对地,相对中线,中线对地及其组合等保护模式。
再次重申,以目前浪涌保护器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步实现完全保护的可能性很大。原始的电涌保护器羊角形间隙,出现于19世纪末期,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防止雷击损坏设备绝缘而造成停电。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铝浪涌保护器,氧化膜浪涌保护器和丸式浪涌保护器。
30年代出现了管式浪涌保护器。50年代出现了碳化硅防雷器。70年代又出现了金属氧化物浪涌保护器。现代高压浪涌保护器,不仅用于限制电力系统中因雷电引起的过电压,也用于限制因系统操作产生的过电压。浪涌也叫突波,顾名思义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
本质上讲,浪涌是发生在仅仅几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的一种剧烈脉冲,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设备、短路、电源切换或大型发动机。而含有浪涌阻绝装置的产品可以有效地吸收突发的巨大能量,以保护连接设备免于受损。浪涌保护器,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
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
一、SPD的分类:1.电涌保护器按工作原理分:
(1)开关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呈现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用作此类装置时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
(2)限压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为高阻扰,但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其电流电压特性为强烈非线性。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雪崩二极管等。
(3)分流型或扼流型
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
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
2.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按用途分:
(1)电源保护器:交流电源保护器、直流电源保护器、开关电源保护器等。
(2)号保护器:低频号保护器、高频号保护器、天馈保护器等。电涌的来源有两类:外部电涌和内部电涌。外部电涌主要来源于雷电,另一个来源是电网中开关操作等在电力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内部电涌:经研究发现,低压电源线上88%的电涌产生于建筑物内部设备,如:空调、电梯、电焊机、空气压缩机和其它感应性负荷。根据统计,在美国:由于电涌给各行业造成的停产、时间的损失、设备维修、过早地更换设备等直接损失每年高达260亿美金,在中国,据有关统计,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的电气产品中,有63%是由于电涌产生的。
配套解决方案:除了上述建议外,Ruilon的MLV产品组合还提供其它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制造工艺无法处理0402规格的元件,可选用具有同等属性的0603规格的器件。监管问题:IEC是适合此接口的标准规范。
通过该测试可证明终端产品不易受到ESD危害。特性:不适用。应用警告:不适用。防雷器的工作原理防雷器的作用是限制通过线路进入设备的雷电压和雷电流,保护设备不受雷电损坏。防雷器的工作原理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电压,另一种是限制电流。
限制电压分为降低电压幅值,平缓电压陡度,或者两种兼而有之。防雷器的原理如上图所示,图中V1是防雷器,起过电压保护作用,R1和R2是线路阻抗。如果没有防雷器,当外面过电压u1入侵时,加在设备上的电压为u1.现在由于V1的限压作用,则由u1变为u,u成为残余电压,简称残压,u远小于u1,因此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u越小,则保护的效果越好。作为选择原则,一般要求残压u小于设备可承受电压,设备可承受电压也就是设备的耐雷能力,或成为耐雷水平。由上面的防雷器工作原理可看出,设备要受到防雷器保护不损坏,设备本身也要具有一定的耐雷击能力,否则防雷器起不到作用。
从上世纪早期的放射源避雷针,到八十年代的法国依丽达(Helita)公司的Pulsar大气高脉冲电压避雷针(Atmospherichighpulsevoltagelightningconductor),到九十年代的富兰克林避雷针(Franklinconductor)、圣埃尔摩避雷针(SaintEl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