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企业旺旺,请随意转发,本文编辑字数3081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24红河V20-C/3+NPE-440V防雷模块,红河企业旺旺云集了众多的红河V20-C/3+NPE-440V防雷模块供应商,这是 红河V20-C/3+NPE-440V防雷模块 详细页面.
基本参数
- 浪涌保护器
1
- 防雷器
2
![]()
![]()
4.1关于吸收和储存大气电场能量《设计原理》第3.3.3节“易敌雷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原理描述”中这样写道:“当风暴降临时,装置通过底部电极吸收大气电场中能量并储存于其内部的电子线路,当电荷充电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其上部电极放电,在其尖端周围形成强的云层电荷相反的离子层。
……易敌雷的这种强的电离放电产生向上的发射的提前先导……。”需要指出,大气静电场的能量密度是很低的。例如,在雷击即将发生前的电场强度40kV/m时,空间大气电场的能量密度仅为4′10-9焦尔/cm3。我们知道,一个金属物体放入静电场中时,将使原有的电场畸变。
并且,由于金属的导电性和表面的等位性,在金属体内的电场强度恒等于零。要想借助“易敌雷”的底部电极,在被动的没有外力做功的条件下,吸收大气静电场的能量并将其储存起来,积累到所需要的数量,并不断地利用这个能量产生火花放电,从原理上说,是不成立的,不可能的。
《设计原理》还说:“当其电子装置中的充电电场梯度,即dv(电场变化量)/dt(时间间隔)达到某一定比率时,电离放电并形成向上先导,……‘引雷’是有条件的,在dv/dt达到某个确定比例才发生,此时的电场强度达到kV/m。
如果我们能设计出一种机械,或一种电子线路,在外力不做功的条件下,吸收静电场能量并将其浓缩和储存起来,用于实际,那无异于制造了一台永动机。致于要借助这个储存的能量,产生向上先导,更是无稽之谈。”在这里,《设计原理》将dv/dt说成是电场梯度,这是概念上的或本质上的错误。
dv/dt不是电场梯度,而是电压随时间的变化率,它不是能量,不能“充电”入某个电子装置。《设计原理》说的引雷时的条件是“电场强度达到400—500kV/m”。试问,是哪里的电场达到这个值。需要指出,空间电场强度远未达到这个数值之前,雷电放电就形成了。
此时,应在两级之间采取退耦措施,例如在两个SPD之间安装一个电感阻抗器件,可以起到退耦作用。3.3安装方式:宜采用"V"型连接方式(凯文法)。3.4SPD的连接导线应尽可能短、直,两端的引线长度不宜超过015m,使其感应电压尽可能低,减少残压,连接导体应符合相线采用黄、绿、红色,中性线用浅蓝色,保护线用绿/黄双色线的要求。
4.总结在选择220V/380V三相系统中的浪涌保护器时,首先要区分低压配电系统的型式,是IT、TT还是TN,然后对所处建筑物确定防雷分类、确定雷电流的能量分配及设备的耐压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SPD的参数取值,实地考查,扬长避短,选取适当的SPD,使被保护设备承受的浪涌减少至设备可接受的值(较低的保。
浪涌保护器和避雷器的区别编辑避雷器1、避雷器有多个电压等级,从0.38KV低压到500KV特高压均有,而浪涌保护器一般只有低压产品;??2、避雷器多安装在一次系统上,防止雷电波的直接侵入,而浪涌保护器大多安装在二次系统上,是在避雷器消除了雷电波的直接侵入后,或避雷器没有将雷电波消除干净时的补充措施;。
??浪涌保护器1、变频控制柜必须加?2、使用真空断路器的控制柜必须加?3、供电系统的进线开关必须加?4、其它控制柜可以不加,当然如果为了保险起见有预算空间的话可以都加上??浪涌保护器总体分为两类:电机保护型、电站保护型在选择时必须注意一、闪电的形成:在正常的状况下,大气中的电荷分布是呈现平衡的状态,。
当电场达到10KV/m时,放电现象便在云层中展开,形成向下的前导电荷。当雷电云层内部形成下行先导时,闪电电击便开始了。这前导电荷会在短短几秒内以二个步级方式到达地面,任何位于其下的物体产生了一个上行的先导,此上行先导向上传播一直到与下行先导会合,此时闪电电流便流过所形成的通道。
在低压供配电系统装置中,设备均应具有一定的耐受电涌能力,即耐冲击过电压能力。当无法获得220/380V三相系统各种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值时,可按IEC和GB版)的给定指标选用。2)标称放电电流In的(冲击通流容量)选择流过SPD、8/20μs电流波的峰值电流。
用于对SPD做II级分类试验,也用于对SPD做I级和II级分类试验的预处理。事实上,In是SPD不发生实质性破坏而能通过规定次数(一般为20次)、规定波形(8/20μs)的大限度的冲击电流峰值。3)大放电电流Imax(极限冲击通流容量)的选择流过SPD、8/20μs电流波的峰值电流,用于II级分类试验。
Imax与In有许多相同点,他们都是用8/20μs电流波的峰值电流对SPD做II级分类试验。不同之处也很明显,Imax只对SPD做一次冲击试验,试验后SPD不发生实质性破坏;而In可以做20次这样的试验,试验后SPD也不能有实质性破坏。
浪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on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浪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
因此,Imax是冲击的电流极限值,所以大放电电流也称为极限冲击通流容量。显然,Imax>In。浪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浪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1]。
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的顶端,形成局部电场强度集中的空间,以影响雷电先导放电的发展方向,监控摄像机引导雷电向避雷针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侵害。
视频监控二合一防雷器提及防雷装置,人们自然想到的就是避雷针。视频监控二合一防雷器外部防雷装置即通常所说的直击雷防护技术,以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为主,其中避雷针是常见的直击雷防护装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避雷针的构成,避雷针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应连接良好,并且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才能达到防雷的作用。
尽管避雷针被冠以“避雷”二字,但仅仅是指其能使被保护物体避免雷击的意思,而其本身恰恰相反,是引雷“上身”,经年置身于雷暴的侵袭之中,其性能自然也备受考验;再加上常年经受风吹、日晒、雨淋、霜冻等严寒酷暑的考验以及锈蚀腐烂,往往导致其发生折断、腐化、严重锈蚀、接触不良甚至三部分之间连接中断的情况发生,这。
视频监控二合一防雷器其次,建筑物在维修、改造、装饰等过程中,有些单位及施工人员不注意保护其避雷带(网),造成人为损坏,有的在施工中不慎将接地装置挖断致使引下线断裂等,都会带来防雷安全隐患。再次,有些单位防雷安全意识淡薄,对防雷装置的性能不了解,在防雷装置上乱拉、乱接其他电气线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