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姓朱,那明朝猪叫啥?

82102024/9/8 10:15: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我要回复
天神院新槐2022/5/2 17:08:28

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明朝那猪还得叫猪!

朱元璋压根儿不会在意,因为避讳只避名不避姓,总不能叫别人不姓朱吗?

朱元璋是穷苦老百姓出身,决不会断百姓活路,杀猪就是杀猪,哪个大臣要与“杀朱”联系起来,制造混乱,估计朱元璋先把大臣当猪宰了。

有故事、野史为证。

01、朱元璋写对联

过年啦!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迎来了第一个春节,苦了这么多年,总算安宁了。

朱元璋寻思,明朝第一年,得热闹,所以吩咐下去,家家贴春联,户户放鞭炮,自己也要溜到人群中去,与民同乐。

朱元璋领着几个大臣就往百姓家里跑,大伙儿见面就喊“恭喜发财”,老百姓也不知道几人身份,笑咧着嘴应和“恭喜发财”,脸上的笑意把南京城装得满满的。

一路上,果然张灯结彩,户户贴上了鲜红的对联,老百姓家的字跟朱元璋有得一拼,所以朱元璋连称好字,这接地气!

走了半天,突然发现一家门口啥都没有,光荡荡的,朱元璋的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搞什么名堂嘛?

刘伯温抹了把冷汗,赶紧叫乡正过来,问咋回事。

乡正一听皇上来了,冷汗刷刷地往外冒,哆嗦了半天,才小声说:“皇上,这联没法写!”

朱元璋一下子来了兴趣道:“弄啥里?”

乡正抓了把头发,才挤出几个字:“此人乃是个屠夫”

“屠夫怎么啦?”朱元璋有点不明白了。

刘伯温一琢磨,回过神来,觉得也挺好笑的。杀猪,杀朱,要说生意兴隆岂不是灭朱发财?往小了说是忌讳,往大了说不定扯出一点谋反味,这对联还真不好写。

刘伯温悄声在朱元璋耳边说了几句,闻言后朱元璋乐了道:“讲究个屁,哪儿跟哪儿啦?”

朱元璋觉得还真不能刮起这风,大手一挥道:“拿笔来,我来写这联。”

也不思索,笔走龙蛇,落下十四字: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刘伯温觉得这联既应景又有草莽气,倒符合朱元璋的风格,风雅之词写得惨不忍睹,反而是老百姓的日常,写得风生水起,情不自禁翘起大拇指,道了个“好”字。

刘伯温说好那是真的好,朱元璋咧开大嘴就开笑,比打了胜仗还高兴。

南京城这一年过得真热闹。

02、明朝无猪不欢

猪牛羊乃是祭祀之品,称为太牢,礼敬天地祭拜祖宗之物,更何况猪油还是当时盛行的食用油,甭管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不吃心里闷得慌,没法避讳而禁止不食猪肉。

马备战,牛耕田,不吃猪吃啥?

鸡鸭鹅要下蛋,老百姓还靠着这维持生活所需,再说了,这没油水啊,没油人干活哪有劲?

说到底,吃得起龙虾,不见得你能健康,因为猪油能润肠通便、御寒补虚、解毒止咳之效,某些时候还会作为药引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收录了30多个以猪油来做药的方子,并罗列了猪油的种种功效:“甘,微寒,无毒,利肠胃,通小便,除五疸水肿,生毛发;破冷结,散宿血;利血脉,散风热,润肺。”

明朝史书也不避朱姓之讳“猪”,比如《明书武宗本纪》中载,“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

但我们发现虽然不讳“猪”,但却发生了一个怪事,明朝真地有禁猪!

这怎么回事?

03、明武宗禁猪

明朝有许多奇葩皇帝,吃祖宗的余粮,自个儿整天做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比如这位明武宗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额头上写着三个大字:不靠谱。

他给自己封了个官,“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朱寿”,皇帝去做总兵?还好他取了个化名,估计怕朱元璋从棺材里跑出来揍他。

为什么他要禁猪呢?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别的皇帝肯定急得上火,正德皇帝却很高兴,这下有事做了,要带兵去平叛,整天跟宫里的娘娘们玩生孩子的游戏太无聊了。

大臣们都快哭了,拉不住也劝不住。

正德这位威武总兵刚走到半路,王阳明就把叛乱给平了,听到报喜的消息正德憋了一肚子气,一气之下禁猪了。

他啥理由呢?

“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知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大白话是这样的。养猪吃猪嘛,人之常情,但我姓朱,猪又是我的本命年,加上吃猪又易生疾病,大伙儿也就别吃了。别想瞒着我,私养宰卖偷吃,我会生气的,后果很严重,一家人都得给我充军发配边疆,有效期永远。

大家杀猪吃猪,让本命没有施展的机会,如果禁猪,也许就能打上仗了,这位正德皇帝纯粹是闲得没事找事做呀!

老百姓怕了,赶紧杀猪贱卖,小猪就地埋了,猪肉那价儿低得白送也没人敢要。

3个月!受不了了!

老百姓受得了,官员们受不了,没猪油,北京天气又冷得要死,个个办公没精打釆的,整天打着哆嗦,一天身子就没暖和过,心头没油,跟猫在挠呀挠一样,这日子没法过了。

杨廷和上奏《请免禁杀猪疏》,以祭祀无猪不成礼法为名,对正德皇帝喊话:放开那猪,让我来!

大臣们老百姓都感动得哭了!

正德皇帝不好反悔,还绷着面子只准宫里偷用猪肉,民间还禁止着。

仅过了一年,正德16年正月,朱厚照崩了,估计老祖宗肚里没油发火了,叫正德去地下陪他们去了,试试地下没猪油的日子好不好过

正德帝一死,这条荒唐无稽的政策马上废除了,老百姓当晚就炒了盘猪肉,连盘子都舔得干干净净。

正德帝禁猪只是个小插曲,明朝没避朱姓而禁猪,史书上也是直接釆用猪字叙文,文雅点会用“豖”,两字通用,没什么避讳。

富察东硕2022/5/2 17:08:28

简答,明代第一的国讳就是“朱元璋”。他老人家又叫“朱重八”(朱八二字应该加着重号)尽管他的名字带有“元”字,他和臣下又特别忌讳 它,臣下把有元一朝的元,叫“鞑靼”“鞑子”“鞑虏”。看看明朝漠北的疆域图,一个叫瓦剌,一个叫鞑靼,就是不叫后元。还把宋代《千字文》里的“天地元黄”又改回到“天地玄黄”。这里有个原因,本来宋代以前就是”天地玄黄“(天玄地黄)。宋代大中祥符年间皇帝说“赵玄朗”是他的远祖,财神赵公明元帅啊,要避讳此二字。到明朝又改回来了。把中药“元参”叫“玄参”,把唐代画家吴道元,叫吴道玄,或吴道子。把“印章”单称为印,或者“玺”。把“奏章”叫做“奏表”。

据故事说,草根出身的朱皇帝,当年作和尚,又是绿林起家,马上得天下,自尊心极强。大臣一不小心说出秃来,便被杀头,连亮,光也不许提。一日有某帮闲文人上书拍马云“天生圣人,光被天下,为万民作则”。不料,惹得朱皇帝龙颜大怒,把鼻子也气歪了!原来老朱想,你骂朕当和尚也就罢了,连朕“做贼”的老底也给揭穿了!那时“则”和“贼”同音(贼音则,贼=则+戈。古音只保留在戏曲里),这是当面“揭疮疤”。杀,杀,杀!老朱杀红了眼,结果这个马屁文人稀里糊涂脑袋就搬了家。

回到正题,明朝人尽管不说猪,他们办法也不少,可以换个说法啊,比如叫猪为亥,为豕,为豚,豚是小猪,那就别管大小了。如果遇到“猪肉”总不该叫“豕肉”吧,那就改叫法为“大肉”,还改读音。这里北方有个语言的“活化石”,把猪叫“者者”,猪原本写作“豕+者”,就是“豬”,者,就是它的读音,不也很合适吗!我对它的声源,没有科考,不知道和朱皇帝到底有没有关系?有时候“者者”(猪猪)也连用,一直到今天农村老太还有这么喊的!关于因避讳改读音的事,历史上秦始皇也这么干过。他是正月所生,名字叫政。正月读什么?谁都知道!可能不知道的还有一个叫“端月”。端是什么意思,也不用说了!咱国人会玩文字游戏,不会玩的,小心脖子上的闷葫芦!

此外,有个活的例子。我同学某,口口民族的,把他的属性叫做“亥”,从来不提一个猪字,口语叫“大耳朵货”,又叫它“黑牲口”,其肉叫“黑牲口肉”,相沿成俗,且不上纸墨。这种叫法渊源有自,因为这个民族是从元朝过来的。元朝以后就是明朝,那么明朝人不应该不知道这个习俗吧!

明朝唯一一个不断提到二师兄的文学名著就是《西游记》。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叫“猪八戒”,看看前两个字,是不是与太祖圣讳差不多一样?是作者无意取的名字吗,而且是尊师取的正式学名?这位尊兄又叫猪悟能,猪刚鬣,封神后连他自己也不满意的称呼叫“净坛使者”。把孬性全占了,贪吃,懒惰,无能,砸锅,好色,不洁。曾经“大闹稀屎洞”等作者敢这么写,居心何在?这不是明摆着给老朱家眼里插萝卜?不是该五马分尸,就是该诛灭九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却安然无恙。原来写出旷世杰作的作者,为避祸而隐姓埋名,一直到距今百年前的那场新文化兴起才确定他是谁!这时候不仅明朝退市,连存国二三百年的大清也挂了。

明末还有一部奇书叫《幼学琼林》作者是程登吉。写猪时说“犬辅与鸡,谓之三物辅名刚鬣,又曰乌喙将军”辅就是猪。它有辅,刚鬣,乌喙将军三个雅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是大吉大利,寿终正寝。

拍马屁的被砍了脑袋,污名化的得以善终,敢署名的不敢出轨!至于明代有个时期禁止养猪,闹了不少笑话,别人已经写过,这里不谈!

是你的湛霞呀2022/5/2 17:08:29

在避讳这件事上,一般只避其名而不会避其姓!



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位时,三省六部中的民部改为了户部。

清朝康熙皇帝,名叫玄烨,所以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如果连姓也要避讳,那么每当一个新王朝建立,除了王公贵族,得有大量的人得改姓[狗头]


先秦时期,鸡是不叫做鸡的,而是叫做雉。不巧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叫吕雉。于是雉变成了鸡,并延续到现在!

吕后这一波操作,虽然强行改变了一支动物的族名,但大体还是符合了避讳名而不必避讳姓的惯例。

老朱家,本来也没觉得自己跟猪撞姓有什么大碍。




但无奈嗑瓜子嗑出了一个臭虫!

到了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这里,他忍不住了。跟猪杠上了!并对猪说:你也配姓zhu?

于是下令,全国的猪不允许叫猪,得叫彘或者豕。

上古时期,猪确实叫做豕和彘。但是吧,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就算你是皇帝,也不能倒行逆施啊!搞的现在天怒猪怨的。

对于猪生来说,头可断,血可流,名字不能丢。仅三个月,正德皇帝就屈服于猪的神威之下。





当然正德皇帝只是改猪的名字,那倒无所谓。名字这事,习惯就好了。主要是他颁布了《禁猪令》,不允许百姓养猪,这就过分了。要知道猪自古以来就是百姓最主要的动物脂肪来源。怎么可能不养不吃?

此举只能导致全天下百姓的激烈反对。正德皇帝也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下令废除《禁猪令》。最后这场闹剧,仅维持了三个月就不了了之了。

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体面人,不甘心就此失败的正德皇帝,最后又下令:王驾所到之处,不允许杀猪。也算是维护了自己最后的倔强吧!

亓官晓夏2022/5/2 17:08:33

好有趣的人,猪朱同音,叫了几千年,到朱重八这该改名了,古称豚乃有益禽类。是人类社会过年过节祭祀祖宗必献的家畜。为避讳皇姓,改猪为肥肥,多么奇葩的一个名字。






宰父邦2022/5/2 17:08:34

明朝没避猪字,史书或官样文字上也是直接釆用猪字叙文,但与朱字关联的字要谨慎,小心触雷。

有一次,朱元璋请了一位和他一起共过事的和尚来宫中吃饭,这位和尚见皇帝请吃自然高兴,在酒宴上即兴赋诗一首献给朱元璋,却不知惹来杀身之祸。

其中有这么一句: “金盘苏合来殊域”意思是: 金盘子里装的苏合香是来自不同的地方。朱元璋对“殊”字很敏感,他认为“殊”字左边是一个“歹”字,本意是死,引申为坏或恶的意思,而右边的朱字,自然指朱元璋自己或朱明王朝。

由“殊”到“歹朱”的理解,导致了这起文字狱。朱元璋没文化就生自卑感,对别人言词就会格外敏感,当文字狱升级到了人人自危的顶峰,就有了《庆贺谢恩表签程式》官宣样文,避免了“表签祸”,也减少了因文字纠葛而蒙受不白之冤。

文字祸,岂止朱元璋发明,周厉王时期就有了“国人谤文”的记载,开了先河。历史上著名的文字案有春秋时期“崔抒弑其君”案、北宋“乌台诗案”、清朝“庄氏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年羹尧案”、“吕留良与曾静案”、“王锡侯字贯案”、“笃国策”案等。

据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对于小鬼为何哭,清代诗人吴梅村有趣地说: “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

对古往今来的文字祸,龚自珍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以及“万马齐暗亦可哀”的叹息。

关注@风过无痕摄有痕

螳螂晨曦2022/5/2 17:08:34

为避“猪”与“朱”同音,朱元璋给猪赐名为“肥肥”,猪又称为豚tn、豕shi、彘zh;民间也称“老黑、大白等”。明朝时百姓叫“杀猪”为“杀万里哼”。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把杀猪叫 ”杀红”。其实猪在古代一直就有很多叫法,三字经中“马牛羊,鸡犬豕"中的“豕”读作sh,是猪的意思。还有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等等。

猪肉也称大肉

香风飞鸿2022/5/2 17:08:35

朱元璋姓朱,朱自然也是明朝的国姓,那么百姓们平时所养的过年所杀的猪,自然也就不太合道理,难不成百姓们天天杀猪,就是要杀朱元璋自己吗?可猪这个东西没法避讳,家家户户都有,朱元璋总不可能把每头猪都杀光。于是朱元璋想了很久根据猪的形象给猪改了个名字,一开始叫猪肥肥,听起来还挺可爱的。后来太不雅观无法入官方史书,于是猪又改名为“豕”。

微生光霁2022/5/2 17:08:36

明朝的猪实际上叫豕(shi),成语中有一个形容残兵败将狼狈奔逃的,叫狼奔豕突,那个豕就是猪,所以明朝人为了避明朝皇帝的嫌忌,就把猪称之为豕,吃猪肉又被称之为吃豕(shi)

般若英才2022/5/2 17:08:36

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学过历史书的人都知道他在明朝上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也是许多人口中的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也是非常励志的。据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在家里放牛的农民。但是后来朱元璋成了农民起义的一位首领人物。在其成功之后,朱元璋也成为了明朝的皇帝。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身份是不可侵犯的。遇到皇帝姓氏和称号里面的字都要避讳。那如果朱元璋姓朱民间的猪该叫什么呢?因为民间的猪如果不改名字的话,也是对皇帝的一种不尊重。虽然朱元璋对于这个没有明令禁止。但是民间的百姓们都改名叫做豕(shi)。

据说虽然朱元璋对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忌讳。那是另外一个皇帝,朱厚照却非常的忌讳。之前的时候朱厚照皇帝还下令说禁止杀猪。那是因为祭祀的时候要杀猪肉金凤上天,所以最后他也废除了这个诏令。

说白了那时候的猪还叫猪。

邻家睿德2022/5/2 17:08:38

照旧叫猪,文雅点的也可以叫“豕”,不需要有什么忌讳。

古代虽然有避讳制度,也就是很多的事物不能够与皇帝、圣人之类的人名字撞字,哪怕是同音字也是不可以的,但是也并非全部如此。

古人讲究的避讳,有个规矩叫做“讳名不讳姓”,也就是需要避讳的字眼只有名字,姓氏方面是不需要避讳的,明朝皇帝姓朱,百姓们也不必避讳“朱”这个音的字。



经常有人说,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唐朝不准吃鲤鱼,如果随便捕捉鲤鱼的话还会受到各种惩罚什么的,但这种记载,并没有出现于正式的史料当中,而是在一本杂记之中。

话说回来,唐朝时候的诗歌里,赞美鲤鱼美味、吃鲤鱼的句子一大堆,根本没有忌讳。

当时避讳避的是皇帝的名字,根本就不是姓氏,比方说李世民的祖宗叫做李虎,因此唐朝将虎称作是大虫,也由此而来,当时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避讳姓氏。

试想一下,倘若人们都需要避讳皇帝的姓氏,那么百姓们自然就不能与皇帝同姓,但这种情况在古代根本就没有出现过,所以皇帝姓什么,百姓们无需忌讳。



明朝的皇帝姓朱,但是这并不代表百姓们平时都不能说朱的同音字,猪仍旧还是叫猪,如果字面上的话,那么就写作是豕,但也可以写作猪。

《西游记》当中的猪八戒,也与“朱”同音,根本没关系。

在各种典籍记载当中,杀猪、宰猪之类的记载从来就没有断绝过,甚至于在明朝的时候,猪肉才真正超过羊肉,成为咱们国家主要的肉食。

整个明朝只有明武宗时代,曾经短暂禁猪,倒不是因为他姓朱,而是他属猪,他下令禁止养猪杀猪之类,结果引发集体不满,禁猪令仅仅持续了几个月,然后就匆匆废除不了了之。



朱元璋本身就是穷苦出身,虽然他对待朝廷中的人非常严酷甚至于残忍,但是他对待百姓还是相当不错的,这种禁猪的命令,他断然是不可能做的。

古时候的人们,很少能够吃到肉类,直到两宋时期经济发展,吃肉的逐渐增加,但当时仍旧是以吃羊肉为主,猪肉价格高而且也不算受欢迎。

直到明朝时期,猪肉产量越来越大,也越发便宜,最终超过了羊肉。

如果回到明朝,不需要考虑避讳“朱”,哪怕是寻常百姓也姓朱也没关系,古时候需要避讳的从来都不是姓氏,而是名字,这一点不要搞错了。


李清照,46岁死了丈夫,49岁再嫁渣男。不仅被骗财骗色,还差点被家暴致死,50岁被逼离婚,还被投进大狱,一生无儿无女,72岁悲苦交加,在病痛中死去。提起李清照,我们总会联想到她“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无忧少女时光;也会联想到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恩爱夫妻生活。可以说,李清照的前半生拿到了最好的剧本,她出生于名门望族、家学渊源深厚、自小饱读诗书,身在闺阁时就才名远播。到了二八年纪,又颇受上天眷顾,遇到了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刚嫁给赵明诚的时候,他还是个太学生,虽然俸禄不高,但两人依然愿意倾尽家资,买回金石碑刻,一起在灯下鉴赏、把玩,夫唱妇随何其有趣!然而,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随着北宋的灭亡、赵明诚的去世,戛然而止了。李清照的人生也正式进入下半段。按照古人的寿命,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李清照的晚年从哪开始算呢?结合李清照一生的际遇来看,从1129年,丈夫赵明诚去世,李清照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晚年生活就开始了。虽然此时的她,只有46岁。在这之后的26年里,李清照是怎么度过的呢?李清照前半生过得有多顺遂,下半生过得就有多坎坷。1、大病缠身,险些丧命1129年6月,赵明诚告别妻子到湖州上任,一路上奔波劳苦,两个月后,他刚到建康,就患病不起了。李清照得知消息,急忙从池阳出发,却只赶上见他最后一面。8月18日,年仅49岁的赵明诚骤然离世,李清照痛不欲生,随即大病一场,竟至“仅存喘息”。在这之后,李清照就留下了病根,时重时轻。在第二段婚姻结束后,李清照在给友人的信中就提到:“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钉已具。”也就是说,她的病已经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家人把封棺材的泥灰和铁钉都准备好了。可见,晚年的李清照已经成了一个病秧子。2、倾尽全力,保护赵明诚留下的金石字画赵明诚临终前,曾嘱托李清照,若遇到战乱,“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次卷轴,次古器,独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在赵明诚的心里,他的这些古玩,特别是祭祀用品,是要与人俱存亡的!李清照虽心有戚戚,却决定完成丈夫的遗愿。然而,一个人越是对某件事物在意,越是容易失去。当时时局不定,北宋灭亡,金兵大举南下,到处都是逃亡的难民。李清照上无强势的父兄庇佑,下无儿女子孙相伴,单单一个弱女子,能保住自家性命已属不易,又有何力量保护那么多的古玩呢?兵荒马乱中,李清照只得独自押解着这些宝贝东躲西藏,尽管如此,这些宝贝还是难逃遗失、焚烧、偷窃、变卖等噩运。等她千辛万苦抵达临安时,她和赵明诚穷尽一生心血收集的金石字画,已经所剩无几了。3、二婚嫁给张汝舟,惨遭家暴1132年,整天疲于奔命、居无定所的生活,让李清照陷入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中,就在这个时候,李清照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主动示好的男人——张汝舟。张汝舟虽是进士出身,却官阶不高,只是监诸军审计司的一名小吏,在遇到李清照之后,他顿时对这个年近五旬的老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托媒婆前去求亲。已走投无路的李清照,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再嫁给了张汝舟。可张汝舟看上的根本就不是李清照这个人,而是传闻中李清照拥有的“巨额财宝”,特别是那些珍贵的古玩字画。二人成亲之后才发现,都被对方“骗了”。张汝舟既不是救人于水火的翩翩君子,李清照也没有巨额财宝。意识到发财梦落空的张汝舟,立即原形毕露,开始对李清照拳脚相加。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妻子快点死去,好霸占她所剩无几的珍宝古玩。然而,李清照毕竟出身名门、见过世面,她宁愿选择离婚,也不会让张汝舟小人得志的。可在宋代,女子想要离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大宋《刑统》规定:“妻告夫,虽属实,仍须徒刑 二年”。也就是说,妻子想要离婚,必须在丈夫犯有过错的前提下,而且不管结果怎样,都要先坐两年的牢!比起生不如死的婚姻,李清照不惧坐牢。而且她已掌握了张汝舟犯罪的证据——张汝舟为了获得“进士出身”,早年曾在科考上作弊。最后,李清照得以从这段婚姻中脱身,同时,她也失去了自由,被投进了大狱。好在李清照在朝中还有一些故交旧友,他们听闻李清照的遭遇,纷纷伸手援助,李清照在大牢里只待了9天就被放出来了。事后,李清照给翰林学士綦崇礼写了一封答谢信——《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在信中,李清照详细讲述了自己这段不堪的婚姻:“ 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身既怀臭之可嫌,惟求脱去;彼素抱璧之将往,决欲杀之。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局天扣地,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要不是李清照“及时止损”和一众故交的相助,一代才女怕是要毁在张汝舟这个小人手里了!4、寄情诗词、追忆往昔、排解愁苦之情清代文学家赵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个国家遭遇战乱是非常不幸的,但这时往往能激发出诗人的创作热情。很多不朽的名篇就是在国破家亡的境遇下,写出来的。一代才女李清照,也是如此。新婚时期的李清照,笔下的诗是甜蜜的、哀怨的,充满了女性独有的柔美和细腻;晚年的李清照,笔下的诗是悲怆的、凄凉的、雄浑的,处处可见她对人生、对命运别样的感悟。和张汝舟离婚后,李清照又过上了形单影只的生活。一个深秋的傍晚,李清照手拿酒杯、靠窗而立,看着连绵不断的秋雨和满地的黄花,她不禁愁肠满怀、苦不自胜,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几十年后,文学素养极高的罗大经初读到这首诗,顿时敬佩不已:“起头折叠十四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明代文学家茅暎也对此赞不绝口:“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得不妥。”然而,被誉为“婉约派词宗”的李清照,绝不是一个只会写儿女情长的闺阁妇女,她有情有义、心中时刻装着家国天下。1129年,当她和丈夫赵明诚来到乌江时,想起西楚霸王项羽当年的盛勇,当场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绝唱!羞得赵明诚差点没找地缝钻进去!追忆往昔岁月、回想故土山河,李清照又不禁发出了:“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的悲壮感慨。这样的李清照,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妇女中,显得是那么的可爱和可敬!5、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皇室活动如果你认为李清照的晚年生活只剩下穷困和悲苦,那就大错特错了。李清照既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张汝舟离婚,就说明她不是一个逆来顺受、任由命运宰割的老妇人。实际上,李清照的晚年生活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李清照晚年定居临安后,不仅经常和友人聚会,还时常参加皇室活动,每到立春、端午、中秋等节日,李清照就会写颂诗送进宫里,以供皇帝和皇妃们消遣娱乐。在李清照的词《永遇乐·元宵》中,她写到:“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意思是,在元宵佳节这一天,平日一起喝酒品诗的好友,驾着香车宝马来邀请她参加宴会,虽然最后李清照拒绝了,但从侧面我们也能看出,李清照在临安是有朋友的,而且他们经常相聚。此外,李清照一直有自己的爱好。她的爱好除了写词外,还喜欢玩”打马“,也就是赌博。她喜欢到哪种程度呢?用她自己的话说:“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只要一开始玩,就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到了临安之后,她还专门让子侄画了打马游戏图。一个温婉的才女,一个痴迷的赌徒,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让人很难归拢到李清照一人身上。然而,李清照晚年的“精彩”远不止这些。后来,李清照专为赵明诚留下的《金石录》写了一篇序——《金石录后序》。在序中,她提到了这样一段话:“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一路跌跌撞撞、得失散聚,晚年的李清照已经全部看开了、放下了,福祸本相依,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这个老妇人的心胸是何其豁达啊!由此可见,晚年的李清照在经历了重重灾难之后,不仅没有沉沦,还保持着较高的名望,在上流社会颇受关注,并不像一些文人记载的那样,只过着漂泊乡里、无家可归、穷困孤苦的生活。为什么李清照的晚年会被人认为“过得很凄惨”呢?我想,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李清照晚年确实遭遇了种种不幸,国破家亡、丈夫早逝、无儿无女、流离失所、收藏珍品损失、疾病缠身……这桩桩件件,都足以摧毁一个人生存的意志,何况李清照原本还是一个不为生计发愁的名门贵妇!生活境遇的巨大落差,给了李清照足够的消沉理由,可她并没有被命运打败,而是不断苦中作乐,活出了自己的精彩。第二,一些文人出于“报复”心理,故意抹黑。为什么这些文人要抹黑李清照呢?我想,根源主要在于李清照的“离经叛道”。在宋代,程朱理学盛极一时,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寡妇再嫁,无异于自毁贞洁,是会遭人唾骂的!而李清照不仅敢再嫁,还敢状告丈夫、主动提出离婚!这样的行为,让那些固守封建礼教的迂腐文人怎么接受得了!于是,李清照的晚年被写得凄惨不堪,好像唯有如此,才是对这个“不忠”寡妇的报应。总结:1155年,72岁的李清照在一遍遍的追忆中,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她的一生,正如泰戈尔在诗中写的:“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李清照的人生际遇,让人不禁想起700多年后,另一个才女张爱玲。同样出身名门、同样身负盛名、同样敢爱敢恨、同样漂泊异乡、同样悲苦半生,俩人的人生何其相似!只是李清照的命运深受时局、政治的影响,半点由不得她做主,而张爱玲的命运却大多来源于自己孤傲冷僻的性格。李清照早年无忧,中年彷徨,晚年坚强,与很多逆来顺受的封建女子相比,她的一生,已经非常精彩了了!
381102022/5/2 17:08:15
恐龙和人类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地球上的“霸主”,只不过恐龙早已经在6500万年灭绝了,而人类的“霸主”地位依然很牢固。当然,恐龙从三叠纪晚期出现到白垩纪灭绝,统治地球的时间长达1.6亿年,而人类从南方古猿开始算起,不过才短短的三百多万年。由于恐龙灭绝的时间离现在太过久远了,因此,曾经恐龙灭绝的原因成了一个谜,正是因为如此,关于恐龙灭绝的猜想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而“恐龙在6500万年前发展处了科技,逃出了太阳系”也是众多的猜想之一。那么,这个猜想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具体的原因。恐龙为何不可能发展出科技逃离了太阳系?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并初步的了解恐龙,就是因为科学家们出土了各种恐龙化石,然后夜以继日的研究才有的,包括根据化石去复原恐龙的生前样貌,根据恐龙化石所处的地质层推测它们生前生存的环境等等,也就是说我们知道的关于恐龙的一切都是有理有据的。而恐龙发展出科技是没有任何依据的。首先,从1986年南极洲罗斯岛上的第一块恐龙化石发现,到如今,科学家们没有在恐龙化石所在的地质层中找到任何一件与科技有关的碎片。假如恐龙们发展出了足以冲出太阳系的科技,那么最起码它们要能有提炼金属的能力,甚至是复合金属的能力,这样必然会有一些金属的制品出现在它们的周围。但是,时至今日,出土的恐龙化石大大小小也有数十万块了,没有发现任何恐龙发展处科技的证据。其次,从我们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看,旅行者1号无人探测器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了,注意是不载人的,而已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想要从地球飞出太阳系至少需要花费37年的时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没有补给的情况下,恐龙们必须要准备够吃37年以上的食物和水,这无疑是增加了飞行器的负载。而且大多数的恐龙比人大多了,这一群恐龙挤在飞行器上,加上食物和水,能不能起飞都是个问题,就更别说飞出太阳系了。最关键的是恐龙的寿命各有不同,小型的恐龙只能活3-10年,而像暴龙这种体型庞大的肉食恐龙,平均寿命在30-40年。虽然大型草食性恐龙的寿命要更长一些,但是想要飞走,显然大型肉食性恐龙更有竞争性,所以,等到它们飞出太阳系,都老死在上面了。而且在宇宙中飞行,不是飞机航行这么简单,因为飞机航行都有固定的航线,而且地球平流层上也几乎没有生物可以打扰飞机飞行,而宇宙中各种粒子、漂浮物,一旦撞到飞行器上,就是“机毁龙亡”的结果。我们再退一万步讲,恐龙发展出了科技,并且飞出了太阳系,那如今在地球上的大量恐龙化石是怎么回事?难道它们是被抛弃的,如果是小型恐龙和草食性恐龙被抛弃也就算了,霸王龙这种食物链顶端的肉食性恐龙凭什么被抛弃了这么多?因此,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没有看到恐龙发展出文明的证据,更不用说什么尖端的科技了,而且飞出太阳系,不是飞出大气层,飞行器的续航能力(要长达几十年)、补给、碰撞等等都是制约地球生物飞出太阳系的因素,所以,恐龙发展出了科技飞出了太阳系,这个说法连个科学假设都不是。恐龙灭绝早已经脱离了“假说”在以前,恐龙灭绝有很多假说,比如酸雨说、火山喷发说、陨石撞击说等等,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恐龙的灭绝与距今约6500万年的陨石撞击地球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科学家们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这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陨石坑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是一个直径约180公里长的陨石坑,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造成如此大的陨石坑,至少是一颗直径超过10000米的陨石所造成的。如此大的陨石撞击相当于九十多万亿吨**同时引爆,足以引发大规模的海啸、地震和火山喷发,因此,陨石撞击会使得这里的生物瞬间消失,而释放的能力导致的海啸、地震会导致沿海地区以及地震带上的生物灭绝。最后全球性的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和硫化物到空气中,不但会使地球温度大幅度上升,还能形成世界性的酸雨,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进而引发恐龙的集体灭绝。除了这个陨石坑外,科学家们还在6500万年前的地质层中发现了爆表的铱元素,要知道地球上虽然有铱元素,但是含量非常的低,只有千万分之一,这是因为地球上的铱元素其实是来自于宇宙,它们会以宇宙尘的形式缓慢的落在地球上。但是在6500万年前的地质层中,科学家们从一段10厘米厚的岩石中检测到了至少需要1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的铱元素含量,最关键的是这层岩石在地壳中,显然是先形成后掩埋的。而铱元素在陨石中的含量非常大,这进一步地佐证了6500万年前的陨石撞击有多么严重。总结我们活在科学进步的当下,就不能将一些事情的原因推给想象和猜测,这跟盲人摸象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恐龙的灭绝也是如此,如今大量的证据都表明恐龙的灭绝是与陨石撞击关系最大,但偏偏有些人认为是外星人将它们带走了或者就是它们产生了文明、尖端的科技飞出了太阳系,这不是在搞笑吗。
345102022/5/2 15:25:13